基于本身的優(yōu)點和初始階段生產規(guī)模不大,人們曾對其發(fā)展做出了過于樂觀的預計。在20世紀80年代曾預言,到1995年PIM產品的銷售額將達到5~10億美元,而實際只達到3億美元。時至今日,MIM在克服自身的弱點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,但有些制約因素還沒有完全有效解決。下面詳細介紹一下:
① 改革工藝,降低成本,以便獲得大量價格低廉、質量穩(wěn)定的金屬粉末。如目前冶金用的鐵粉7~20元/kg,而注射成形用粉末高達100~200元/kg。
?、?為了制作注射成形用的喂料,在選擇有機物黏結劑時,必須解決如下問題:不與粉末發(fā)生反應、無毒、流變特性穩(wěn)定、易于除去、環(huán)保等。
?、?如何確定實際的成形條件。目前廣泛應用于電子、通信、紡織、手機、眼鏡、醫(yī)療器械配件等各種行業(yè)。
?、?如何恰當選擇去除黏結劑的狀態(tài),如是選擇常壓、加壓、減壓還是超臨界態(tài)等。
?、?如何決定燒結程序,如是選擇氣體保護、加壓燒結,還是選擇真空燒結等。
?、?采用注射成形法的產品,一般都是薄壁類小型零件,直徑約50mm,壁厚控制在7mm以內,質量為1~150g,形狀簡單的小型產品,其加工精度可達到3~5μm/mm。這就要求在模具設計方面必須擁有較為豐富的技術儲備。
?、?適用于MIM的細粉生產成本還太高,如碳基鐵粉、碳基鎳粉、不銹鋼粉和其它一些合金鋼粉的成本高于 MIM用粉約5~10倍,也還未形成標準牌號,生產規(guī)模不大。
?、?與PIM比較,MIM的脫黏結劑工序時間過長,尚未形成黏結劑的標準系列和穩(wěn)定的脫黏控制,增加了MIM工藝成本。
?、?由于粉末生產和脫黏工序存在的成本和技術問題,MIM還局限于生產形狀復雜的小零件,在價格上還沒有競爭力,影響產品市場的擴大。
⑩ MIM工藝的穩(wěn)定性較難^控制,在大批量生產中影響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分散度的改善,而形狀復雜零件又難以用諸如精整或機加工予以補救。